阅微草堂原文及笔记翻译译文
发布时间:2025-02-03 15:26:28来源:
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包含众多故事篇章,以下为你列举几则原文及翻译:
狼子野心
原文:有富室,偶得二小狼,与家犬杂畜,亦与犬相安。稍长,亦颇驯,竟忘其为狼。一日,昼寝厅室,闻群犬呜呜作怒声,惊起周视无一人。再就枕将寝,犬又如前,乃伪睡以俟。则二狼伺其未觉,将啮其喉,犬阻之不使前也。乃杀而取其革。狼子野心,信不诬哉!然野心不过遁逸耳。阳为亲昵,而阴怀不测,更不止于野心矣。兽不足道,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?
译文:一个有钱人家,偶然得到两只小狼,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,狼和狗相安无事。两只小狼渐渐长大,很驯服了,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。一天,富室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,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怒吼之声,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。富室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,狗又像先前那样吼叫,他便假睡来等着(观察情况)。富室主人(发现)两只狼看到他没有醒,正要咬他的喉咙,狗阻止了狼不让(它们)上前去。富室主人就杀了狼,取了它们的皮。狼有凶恶的本性,实在是没有诬蔑它们啊!那凶恶的本性,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。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,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,还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。野兽本性不用多说,为什么人还要来饲养它们,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?
河中石兽
原文:沧州南一寺临河干,山门圮于河,二石兽并沉焉。阅十余岁,僧募金重修,求二石兽于水中,竟不可得,以为顺流下矣。棹数小舟,曳铁钯,寻十余里无迹。一讲学家设帐寺中,闻之笑曰:“尔辈不能究物理。是非木杮,岂能为暴涨携之去?乃石性坚重,沙性松浮,湮于沙上,渐沉渐深耳。沿河求之,不亦颠乎?” 众服为确论。一老河兵闻之,又笑曰:“凡河中失石,当求之于上流。盖石性坚重,沙性松浮,水不能冲石,其反击之力,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。渐激渐深,至石之半,石必倒掷坎穴中。如是再啮,石又再转。转转不已,遂反溯流逆上矣。求之下流,固颠;求之地中,不更颠乎?” 如其言,果得于数里外。然则天下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者多矣,可据理臆断欤?
译文: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,大门倒塌在河中,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。过了十多年,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,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,竟然没找到,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。摇着几只小船,拉着铁耙,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。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,听了嘲笑说:“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。这不是木片,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?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,沙的性质又松又轻,埋在沙里,越沉越深。沿着河寻找它们,不也荒唐吗?” 大家佩服(它)是正确的道理。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,又笑说:“凡河中落入石头,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。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,沙的性质又松又轻,水冲不走石头,它的反作用力,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。越冲越深,到一半的地步,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。像这样冲击,石头再转移。不停地转移,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。到下游寻找石头,固然荒唐;在原地寻找它们,不是更荒唐吗?” 照他的话,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(石兽)。那么天下的事,只知一方面,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,可以根据(一个方面的)道理就主观臆断吗?
盲瞽堕井
原文:去余家十余里,有瞽者姓卫,戊午除夕,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,各与以食物,自负以归。半途失足,堕枯井中。既在旷野僻径,又家家守岁,路无行人,呼号嗌干,无应者。幸井底气温,又有饼饵可食,渴甚则咀水果,竟数日不死。会屠者王以胜驱豕归,距井犹半里许,忽绳断,豕逸狂奔野田中,亦失足堕井,持钩出豕。乃见瞽者,已气息仅属矣。井不当屠者所行路,殆若或使之也。先兄晴湖问以井中情状,瞽者曰:是时万念皆空,心已如死。惟念老母卧病,待瞽子以养。今并瞽子亦不得计,此时恐已饿莩,觉酸彻肝脾,不可忍耳。先兄曰:非此一念,王以胜所驱豕必不断绳。
译文:离我们老家十几里的地方,有位姓卫的盲艺人。乾隆戊午(1738)年除夕之前,他走家串户为各家演唱辞年贺岁的小曲。每家也纷纷赠送给他一些食物,他便用口袋背着这些食物往家走。半路上,他不幸失足坠入一口枯井中。这口枯井地处荒郊旷野,又刚好是除夕,家家团圆守岁,路上几乎没有行人。盲艺人在枯井里喊哑了嗓子,也没人听见。幸亏枯井底下温度暖和,又有口袋里的干粮可吃,渴便细细地嚼几口水果,竟然几天不死。正赶上有位叫王以胜的屠夫驱赶着一口猪归来。在离枯大约井半里的地方,那猪忽然挣断绳索,在田野里狂奔乱跑,结果也掉进了这口枯井里。王以胜用挠钩把猪钩上来时,发现枯井中还有一个人,这样,盲艺人才得救,但已奄奄一息了。这口枯井原本不在王以胜所要走的路途上,他之所以被引到这里来,大概是有鬼神在暗中指使吧。先兄晴湖曾问过盲艺人身处枯井中的心情状态,盲艺人说:“我当时什么念头都没了,心好像死了一样。只惦念家中有老母亲卧病在床,还等着瞎儿子回来赡养呢!如今,她连个瞎儿子也失去了,恐怕此时早已饿得不行了,想到这里,不由得心潮汹涌,肝胆欲裂,痛不可忍。” 先兄晴湖说:“如果盲艺人当时没有这个念头,想必王以胜拴猪的绳子也不会断了。”
游僧卖药
原文:河间有游僧,卖药于市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,而盘贮药丸,佛作引手取物状。有买者,先祷于佛,而捧盘近之。病可治者,则丸跃入佛手;其难治者,则丸不跃。举国信之。后有人于所寓寺内,见其闭户研铁屑,乃悟其盘中之丸,必半有铁屑,半无铁屑;其佛手必磁石为之,而装金于外。验之信然,其术乃败。
译文: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,在集市上卖药。(他)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,然后在旁边的盘子里放着药丸,那尊铜佛做出伸手要取东西的样子。有买药的人,先要向铜佛祈祷,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,如果病可治好的,盘子中的药丸就跳到佛手里;如果病难以治好的,盘子中的药丸就不动。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。后来,有人在那个和尚住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,在偷偷地研磨铁屑,这才明白和尚盘子里的药丸必定有时候混有铁屑,有时没有混铁屑;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,只不过在外面镀了一层金。人们检验这种做法,确实是这样,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。
狼子野心
原文:有富室,偶得二小狼,与家犬杂畜,亦与犬相安。稍长,亦颇驯,竟忘其为狼。一日,昼寝厅室,闻群犬呜呜作怒声,惊起周视无一人。再就枕将寝,犬又如前,乃伪睡以俟。则二狼伺其未觉,将啮其喉,犬阻之不使前也。乃杀而取其革。狼子野心,信不诬哉!然野心不过遁逸耳。阳为亲昵,而阴怀不测,更不止于野心矣。兽不足道,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?
译文:一个有钱人家,偶然得到两只小狼,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,狼和狗相安无事。两只小狼渐渐长大,很驯服了,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。一天,富室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,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怒吼之声,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。富室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,狗又像先前那样吼叫,他便假睡来等着(观察情况)。富室主人(发现)两只狼看到他没有醒,正要咬他的喉咙,狗阻止了狼不让(它们)上前去。富室主人就杀了狼,取了它们的皮。狼有凶恶的本性,实在是没有诬蔑它们啊!那凶恶的本性,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。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,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,还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。野兽本性不用多说,为什么人还要来饲养它们,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?
河中石兽
原文:沧州南一寺临河干,山门圮于河,二石兽并沉焉。阅十余岁,僧募金重修,求二石兽于水中,竟不可得,以为顺流下矣。棹数小舟,曳铁钯,寻十余里无迹。一讲学家设帐寺中,闻之笑曰:“尔辈不能究物理。是非木杮,岂能为暴涨携之去?乃石性坚重,沙性松浮,湮于沙上,渐沉渐深耳。沿河求之,不亦颠乎?” 众服为确论。一老河兵闻之,又笑曰:“凡河中失石,当求之于上流。盖石性坚重,沙性松浮,水不能冲石,其反击之力,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。渐激渐深,至石之半,石必倒掷坎穴中。如是再啮,石又再转。转转不已,遂反溯流逆上矣。求之下流,固颠;求之地中,不更颠乎?” 如其言,果得于数里外。然则天下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者多矣,可据理臆断欤?
译文: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,大门倒塌在河中,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。过了十多年,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,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,竟然没找到,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。摇着几只小船,拉着铁耙,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。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,听了嘲笑说:“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。这不是木片,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?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,沙的性质又松又轻,埋在沙里,越沉越深。沿着河寻找它们,不也荒唐吗?” 大家佩服(它)是正确的道理。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,又笑说:“凡河中落入石头,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。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,沙的性质又松又轻,水冲不走石头,它的反作用力,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。越冲越深,到一半的地步,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。像这样冲击,石头再转移。不停地转移,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。到下游寻找石头,固然荒唐;在原地寻找它们,不是更荒唐吗?” 照他的话,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(石兽)。那么天下的事,只知一方面,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,可以根据(一个方面的)道理就主观臆断吗?
盲瞽堕井
原文:去余家十余里,有瞽者姓卫,戊午除夕,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,各与以食物,自负以归。半途失足,堕枯井中。既在旷野僻径,又家家守岁,路无行人,呼号嗌干,无应者。幸井底气温,又有饼饵可食,渴甚则咀水果,竟数日不死。会屠者王以胜驱豕归,距井犹半里许,忽绳断,豕逸狂奔野田中,亦失足堕井,持钩出豕。乃见瞽者,已气息仅属矣。井不当屠者所行路,殆若或使之也。先兄晴湖问以井中情状,瞽者曰:是时万念皆空,心已如死。惟念老母卧病,待瞽子以养。今并瞽子亦不得计,此时恐已饿莩,觉酸彻肝脾,不可忍耳。先兄曰:非此一念,王以胜所驱豕必不断绳。
译文:离我们老家十几里的地方,有位姓卫的盲艺人。乾隆戊午(1738)年除夕之前,他走家串户为各家演唱辞年贺岁的小曲。每家也纷纷赠送给他一些食物,他便用口袋背着这些食物往家走。半路上,他不幸失足坠入一口枯井中。这口枯井地处荒郊旷野,又刚好是除夕,家家团圆守岁,路上几乎没有行人。盲艺人在枯井里喊哑了嗓子,也没人听见。幸亏枯井底下温度暖和,又有口袋里的干粮可吃,渴便细细地嚼几口水果,竟然几天不死。正赶上有位叫王以胜的屠夫驱赶着一口猪归来。在离枯大约井半里的地方,那猪忽然挣断绳索,在田野里狂奔乱跑,结果也掉进了这口枯井里。王以胜用挠钩把猪钩上来时,发现枯井中还有一个人,这样,盲艺人才得救,但已奄奄一息了。这口枯井原本不在王以胜所要走的路途上,他之所以被引到这里来,大概是有鬼神在暗中指使吧。先兄晴湖曾问过盲艺人身处枯井中的心情状态,盲艺人说:“我当时什么念头都没了,心好像死了一样。只惦念家中有老母亲卧病在床,还等着瞎儿子回来赡养呢!如今,她连个瞎儿子也失去了,恐怕此时早已饿得不行了,想到这里,不由得心潮汹涌,肝胆欲裂,痛不可忍。” 先兄晴湖说:“如果盲艺人当时没有这个念头,想必王以胜拴猪的绳子也不会断了。”
游僧卖药
原文:河间有游僧,卖药于市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,而盘贮药丸,佛作引手取物状。有买者,先祷于佛,而捧盘近之。病可治者,则丸跃入佛手;其难治者,则丸不跃。举国信之。后有人于所寓寺内,见其闭户研铁屑,乃悟其盘中之丸,必半有铁屑,半无铁屑;其佛手必磁石为之,而装金于外。验之信然,其术乃败。
译文: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,在集市上卖药。(他)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,然后在旁边的盘子里放着药丸,那尊铜佛做出伸手要取东西的样子。有买药的人,先要向铜佛祈祷,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,如果病可治好的,盘子中的药丸就跳到佛手里;如果病难以治好的,盘子中的药丸就不动。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。后来,有人在那个和尚住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,在偷偷地研磨铁屑,这才明白和尚盘子里的药丸必定有时候混有铁屑,有时没有混铁屑;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,只不过在外面镀了一层金。人们检验这种做法,确实是这样,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。
(作者: 阿毛视界)
版权声明: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,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